1.选词与美。文学作品的选词与力求准确的科普读物不同,它讲究诗情画意,其实也就是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文学绘画。虽然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必雕琢藻饰,但如果文学语言芜杂松散,平庸暗淡,那么即使作品具有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它也无法激动人心,因为文学作品的魅力在相当程度上在于它的形式。诗情画意构出种种美丽神奇的意境,而词汇正是创建意境之美妙大厦的石头。
而在《巷》这篇散文中,“憧憧、寂寂、古雅、澄明”等一系列逼真的词语,还有“重门叠户、怡然自得、斑斑驳驳、娉娉婷婷”等数不胜数的四字成语,着实把汉字的韵纳与灵秀发挥到了极致。例如,原文: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译文:The lane, in terms of the art of urban architecture, is like a piece of prose of gentle gracefulness or a painting of classic elegance and simplicity.这里,原文中两个并列的四字结构反映了汉语中“两分法”的特点,因此张教授均换译为以名词为中心的修饰解构,顺合了英语“三分法”的特征。但翻译时只要有美的效果就行了,故意堆砌词藻只会画蛇添足。简单的词汇也可以表现复杂的美,因为质朴并非简陋,而是自然中的隽永,单纯中的丰富,是简洁明朗与深刻复杂的和谐统一。因此,我们不要为了寻求美而刻意雕饰,把原本文体简洁、具有质朴美的作品俗丽化,以至破坏了其美感。
2.音韵与美。由于汉语自身的音韵美,再加上原文中大量成语的运用,读起来抑扬动听、朗朗上口。为达到音律对等的目的,译文中应有意识地避免使用含有爆破音、破擦音等不悦耳音素的词语。同时,可借助译语中的头韵、半韵与尾韵来仿造原语中的双声、叠韵及四字格,譬如,“hustle and bustle”对“红尘”,“all-pervading and all-purifying”对“净化一切,笼罩一切”等。然而,笔者认为有几处还可稍稍修改,例如:原文: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肃杀。译文:There you will experience a kind of peaceful calmness rather than gloomy sternness. 这里“和平的静穆”和“阴森和肃杀”,不妨也尝试译成头韵,如“peaceful placation”(“composed calmness”)和“gloomy glaring”。再如:原文: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译文:There is nothing but stillness there.很明显,张教授使用了两个“there”来呼应原文中的“寂寂的,寂寂的”;但鉴于英语中忌单词的重复,所以将“stillness there”换作“stillness and serenity”如何?
3.意境与美。重回到文学翻译意境的再创造。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性特点,使得翻译中意境的传达尤为困难,但通过适当的补偿(compensation)并非不可为。
信息来源于网络:上海同声传译 http://shanghai.xy-rental.com/ 无线语音导游系统 http://www.xy-rental.com/qita/wuxiandaolan.shtml
加入收藏夹
省份:
北京
天津
上海
港澳台
河北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延边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山西省 湖南省 河南省 广东省 湖北省 广西区 海南省 四川省 重庆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区 新疆区 |
Copyright 2008-2030 凡中科技版权所有 (郑重提醒:交易请注意证件齐全,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举报投诉邮箱: 220106660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