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夹
 
 你现在的位置:  | 北京民生信息 >> 生活民生事 >> 正文

记者卧底揭纸币藏品骗局:以老年人为目标,数百元藏品卖2万

民生信息网 www.mp67.com 关注民生.服务民生 发布时间:2017-01-10  [作者:热心网友]

2015年12月,她在春熙路附近的银石广场一家收藏品公司,花了近6万元购买了名为《绝版金钞》和《世界财富》的钱币藏品,公司说一年之后帮她拍卖,但最后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当初卖出这套藏品的销售人员已经辞职并失联。

在过去这一年间,成都商报先后接到多位老年人投诉,称在该公司买了数万元的《世界纸币全鉴》等藏品,但最后发现上当受骗。有的老年人花了多年的积蓄,甚至卖了房子、退出股市,将大笔的钱砸向了这家公司的钱币藏品中。

记者在成都送仙桥、文殊院等钱币交流市场了解到,这套在该公司单价为19800元的《世界纸币全鉴》,实际价值不过数百元。许多老人存了一辈子的血汗钱,化作了一些毫无价值的钱币,也成为了该公司的利润和员工高额的提成。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骗局并不新鲜,媒体也时有报道。那么,为何还有如此多的老年人会选择相信呢?收藏品公司到底有什么“技巧”呢?

自去年起,成都商报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进入了这家位于春熙路附近银石广场14楼(电梯15A)11号的四川中人万象金典收藏品有限公司,经过长期卧底取证,揭开了此收藏品公司通过种种销售骗术,让老年人一步步被骗的全过程。

【行骗铺垫】首先要赢得信任

在售卖产品之前,收藏品公司并不急于直接推销,而是有一整套步骤,获取老年人的信任。

歪曲身份

自称“正规国家单位”,员工月薪十几万

春熙路银石广场14楼11号,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6点,一位便衣保安立于门口,老年人三五成群,在这里进进出出。

卧底记者注意到,员工办公区域和接待客户的区域是完全分开的,不让老年人进入,成条的办公桌依次排列,员工都是年轻人,个个穿西装,墙上贴有“四川中人万象金典收藏品有限公司”的字样。记者查询发现,该公司于2015年7月31日登记注册。

刚进公司,一位销售经理叮嘱记者,“向老年人介绍时,一定要说我们公司是中国收藏家协会西南地区唯一的分支机构,是国家正规单位。”但事实上,卧底记者后来证实,中国收藏家协会没有任何分支机构和分会,和“金典收藏”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在当天下班前的大会上,有业绩的员工挨个上前领取提成,有人将数叠钞票搂在怀中,一个月就能拿到十几万,让卧底记者瞠目结舌。而当月的销售冠军在大会上发表的感言颇有讽刺意味,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女孩表示:“对客户要真诚,多关心这些老年人。”

练销售话术

编造钱币故事,让客户觉得很专业

所有进入公司的员工,首先要经过7天的培训——练习销售话术。

卧底记者培训第一天就得到了一份第四套人民币大全套的销售话术,在公司,熟悉这套话术被认为是员工入门的必修课。

一位销售部经理翻开一套册子介绍,“第四套人民币中的80版50元,是当年四川雅安的一位茶农从茶叶里面提取了一种茶油,进行印染的,在墙上擦,不会褪色,不过此项技术没有传下来,因此80版50元是唯一的茶币,现在的单张价值4000元左右。”

然而,之后四川省古今钱币文化研究会会长熊建秋告诉记者,这完全是销售人员的戏说,是经营者为了提高纸币市场价值的一种炒作。成都印钞公司一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上述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电话邀约

说送礼品,与老年人闲聊套近乎

7天培训之后,卧底记者正式成了公司的员工,进入了电话邀约老年人的环节。在记者分得的电脑系统里,有200多位老年人的电话号码,而每位老员工手中的客户资源一般在500人左右,公司销售部近50人的团队,粗略算来,长期有两万名左右的老年人是他们邀约的对象。

这些老年人的电话号码从何而来?记者发现,公司市场部员工每天都会带着传单下楼,在春熙路附近,只针对老年群体发放,用办钱币展览、送礼品为诱惑将老年人带到公司。每天早会一结束,“阿姨”、“叔叔”的喊声,开始在这间挤着几十人的办公大厅内此起彼伏。一位老员工指点卧底记者,说:“打电话自报家门后,就说公司在搞活动送礼品,有电饭锅、微波炉、四件套,邀请老人过来耍。”“但我们的礼品只有面条和围巾啊。”记者问。“你先把人喊过来再说嘛。”老员工说。事实是,当天卧底记者只给了老人一袋2元钱的刀削面,说辞也是公司教的:“阿姨,今天来的人很多,大的礼品都发完了,等下次有了再通知你。”然而,这位阿姨依然显得很高兴。

每天下午2点到4点,是老年人来访高峰期。一位销售主管告诉记者,刚开始和老年人聊天,只管拉家常,不要轻易推销,“要从老成都摆到带孙儿,还要从婆媳关系聊到中美关系,嘘寒问暖尤为重要。”

分析客户

买过保健品的老人更容易下手

下班之前,公司四个销售部门开始各自召开每天的总结会。在这里,员工将把白天获取的客户信息和盘托出,举团队之力来进行分析,寻找下手的“突破口”。

在所有的私人信息中,公司员工尤其看重目标老年人是否买过保健品。因为对销售这些高价产品的员工来说,如果这位老年人买过保健品,就证明对方好下手,并且有钱。

【行骗圈套】一步步让你落入陷阱

在取得信任后,最关键的环节来了:如何卖出不值钱的纸币,套出老年人的真金白银呢?

1.证明产品很正规 提供所谓“收藏证书”和“防伪证书”

在记者卧底期间,该公司主要销售的是一款名为《世界纸币全鉴》的产品,单价19800元,附带有所谓收藏证书和防伪证书。证书上称该套纸币为稀世珍品,全球限量编号发行1000套,落款为“中国收藏家协会”。而另一张防伪证书上附有一个防伪码,随后,销售人员向一位阿姨进行演示,上网查询,输入防伪码,一个名为“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企业产品跟踪防伪查询系统”的网站页面上弹出了“您收藏的是《世界纸币全鉴》,感谢您的收藏”一段文字,阿姨一看,说:“哦,还真的查得到。”

然而,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方面向记者透露,基金会并没有自己的网站,所谓的防伪系统,是由之前一些与基金会合作的公司办的,所有进行防伪查询的产品,不会经过基金会审核。而据办该网站的公司负责人称,只要出钱就能制作,无需审核,而防伪查询的内容也不过只有一个产品名称。

2.证明产品很珍贵

谎称藏品不卖,只能到总部申请

“这个藏品你们都在卖,说明它并不稀缺嘛。”一位大爷提出质疑,销售人员说,“我们这里不卖藏品,如果您实在想要,我们以后有机会一定帮您到总部申请,不过很难。”

按照一名员工对卧底记者的指导,“这种申请其实就是吊老年人的胃口,让他们觉得获得这个东西很不容易。”这些产品真的很不容易得到吗?记者在卧底期间发现,库房内工作人员的桌子上堆满了捆扎的钱币,而旁边则是还未填装的空册子,正待往里面填装,数量并不像推销时所说的非常稀缺。

3.证明产品很抢手

销售人员给钱让客户帮忙购买

“这东西那么值钱,你怎么不买?”有的老年人会这样发问。对此,他们的应对就是:“你就说内部员工不能买,所以要假装让老年人帮忙买。”这种套路,俗称“上合作”,和记者同一分部的一位员工,正是用这样的方法,先私下给了一位阿姨19800元,让阿姨帮她买一套。最终,那位阿姨共买了3套,自己要了两套,另一套给了这位员工。但阿姨并不知道,该员工给阿姨的钱,其实是从公司财务处领取的。

4.证明公司能进行藏品鉴定

假装帮老年人鉴定藏品

由于该公司员工声称不卖藏品,只做藏品鉴定,因此几乎每天都有老年人将自己大大小小的古玩带过来。有老人带了个陶罐来鉴定,一位部门主管建议,“在里面随便找个人(同事)装个样子嘛。”而为了拴住老人的心,公司会制作一张假的鉴定证书。该公司员工告诉卧底记者:“这些所谓的鉴定证书都是我们自己做的,让他认为我们是有鉴定资质的,他就会认为我们的产品也是经过认定的,是有价值的。”

5.证明产品参加过拍卖会

展示伪造红头文件

要让老年人买产品,必须要他们相信会升值。那么,今后升值了到哪里去卖呢?于是,拍卖的套路就来了。公司有人拿出了一份红头文件,该文件为“中国收藏家协会2016年颁布的1289号令”,内容是“关于《至尊钞王》拍卖时间及起拍价的通告”,落款和印章除了该协会外,甚至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后经记者向中国收藏家协会证实,该红头文件系伪造。

6.证明真能拍卖,真能赚钱

展示虚假拍卖“领款单”,继续骗

为了让客户相信产品真的可以卖出去,并能够从中赚钱,还要伪造领款单。记者在获取的一张拍卖“领款单”上看到,上面注明某客户所领款项为2016年10月(秋季)《世界财富》3套拍卖尾款。这种把戏,其实是演给客户看的,“还不能太刻意递给他(客户)看,要让他不经意看到最好。”公司员工说。

还有个套路就是告知老人需要填写拍卖申请。客户填了拍卖申请后,公司会通知客户,并假定一个拍卖时间,“说2018年、2019年都可以。”

临近春节,有位老人将产品带到公司试图退掉,但公司的人又拿出一张报纸,说今年将举行拍卖会。

老人相信了,又继续做着她的“发财梦”。

【编后】

送老人们四“千万”

请您收好,谨防受骗

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的商业项目瞄准了这个群体,其中也包括不法分子。他们摸准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平时忙于工作事业,便找各种空隙和机会接近老人,对老人进行“呵护式”洗脑。表面似乎是送温暖,其实是将黑手伸向了他们的钱包——他们屡屡通过拉家常、送小礼品的方式与老人们套近乎,再让他们花费大量金钱购买一些与原本价值不相符的产品。

这一次,我们不仅是通过报道揭露骗局,还要送给所有老人防骗四“千万”:

1“千万”:遇到陌生人,接到陌生电话、短信、微信邀约要警惕,“千万”小心身边所有无事对你献殷勤的人。

2“千万”:时刻牢记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因小失大。

3“千万”:如果需要购买什么贵重物品,“千万”先与家中子女商量一下,不要单独行动。

 

4“千万”:最后想提醒所有子女,多花时间关爱老人,多跟老人交流,告知他们新型骗局,“千万”不要让老人被不法分子洗脑。

提示:信息未经民生信息网核实!社会进步需要问题反馈。网站客服QQ:2201066608

地址:北京

发布者来源IP:221.7.213.*

 

  法定投诉举报热线
  消费者投诉热线 12315
  价格投诉热线 12358
  质量投诉 12365
  环保投诉 12369
  税务投诉 12366
  公共卫生监督 12320
  市长热线 12366
  法律援助 12351
  妇女维权 12338
  民工维权 12333

  更多国家法定热线 >>>

 

名牌街

资 讯 交 流

性别: (不能超过250个字)  
内容:
发布指南 | 站点导航 |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留言投诉合作加盟登DM广告广告发布
省份: 北京 天津 上海 港澳台 河北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延边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山西省 湖南省 河南省 广东省 湖北省 广西区 海南省 四川省 重庆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区 新疆区

Copyright 2008-2030 凡中科技版权所有 (郑重提醒:交易请注意证件齐全,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举报投诉邮箱: 2201066608@qq.com

网站域名: www.mp67.com mp67备案/许可证: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桂ICP备11002991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