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据中国金融学会网站6月17日消息,中国金融学会第九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及调研报告评审委员会通过该网站发表声明,经查,《我国腐败分子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途径及监测方法研究》一文中有关外逃贪官、金额的数据不实。
声明全文如下:
中国金融学会第九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及调研报告评审委员会声明
中国金融学会第九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及调研报告评选拟获奖文章对外公示期间,一些读者反映,《我国腐败分子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途径及监测方法研究》一文引用的有关外逃贪官、金额的数据有误。经查,该数据来源于网上未经确认的不实消息。近日,有媒体将该文引用的错误数据摘编为新闻刊发,并被多家媒体引用转载,以讹传讹,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对此,《我国腐败分子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途径及监测方法研究》作者向公众诚恳致歉并郑重声明,文中有关外逃贪官、金额的数据严重失实,希望媒体及公众勿要采信。
特此声明。
中国金融学会第九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及调研报告评审委员会
2011年6月16日
此前报道:
央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的一份课题报告详细披露,中国腐败分子通常利用现金走私、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对外投资以及信用卡工具等八种途径向境外转移资产,上述报告并称这已对中国金融稳定造成了影响。这份课题报告名为《我国腐败分子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途径及监测方法研究》,报告显示的完成时间为2008年6月。今年6月13日,央行在对一项全国优秀金融论文评比进行公示时披露了上述报告。
上述报告还援引社科院的一份调研资料披露,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逃党政干部,公安、司法干部和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驻外中资机构外逃、失踪人员数目高达16000至18000人,携带款项达8000亿元人民币。
央行报告在列举腐败分子转移资产的典型案例时,还勾画出了这部分犯罪嫌疑人潜逃境外的“路线图”——这些犯罪嫌疑人的目的地主要集中于北美、澳大利亚、东南亚地区。具体来说,又分三种情况。涉案金额相对小、身份级别相对低的,大多就近逃到中国周边国家,如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蒙古、俄罗斯等。案值大、身份高的腐败分子大多逃往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一些无法得到直接去西方国家证件的,则先龟缩在非洲、拉美、东欧的小国,伺机过渡;有相当多的外逃者通过香港中转,利用香港世界航空中心的区位以及港人前往原英联邦所属国家可以实行“落地签证”的便利,再逃到其他国家。
(本文来源:新华网 )
法定投诉举报热线
消费者投诉热线 12315
价格投诉热线 12358
质量投诉 12365
环保投诉 12369
税务投诉 12366
公共卫生监督 12320
市长热线 12366
法律援助 12351
妇女维权 12338
民工维权 12333
省份:
北京
天津
上海
港澳台
河北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延边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山西省 湖南省 河南省 广东省 湖北省 广西区 海南省 四川省 重庆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区 新疆区 |
Copyright 2008-2030 凡中科技版权所有 (郑重提醒:交易请注意证件齐全,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举报投诉邮箱: 220106660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