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夹
 
 你现在的位置:  | 北京民生信息 >> 生活民生事 >> 正文

高考考生连续3年减少 录取率或达72.3%

民生信息网 www.mp67.com 关注民生.服务民生 发布时间:2011-06-07  [作者:热心网友]

2011年全国高考开考今日开考,教育部在考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这是自2008年以来第三年出现报名人数的较大幅度下降。有专家指出,如果生源的持续减少能让高校产生危机感,也许有利于中国的高校教育改革,让高校教育更务实、更重质量。然而当前众多高校却仍忙于靠录取优惠政策等“抢生源”,却忽视了“修炼内功”。

报名人数连年走低 录取率屡创新高

高考生源自2008年突破千万之后开始全面下降,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2010年高考考生报名人数锐减至957万。2011年这一数字继续下滑至933万,仅有12个省区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增加,且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地区。

分析称,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带来的适龄人口下降是高考生源连年下滑的主要原因,次因则是放弃报名、放弃考试、放弃入学的“三放弃”现象的增加。

与高考生源人数发展趋势相反,高考录取率近几年则持续走高。近三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增长,已从2008年的57%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61.7%,2010年更达到了69.5%。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显示,2011年全国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75万名。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

据统计,2010年全国有8个省市高考录取率超过80%,过去“上大学难”的生源大省的录取比例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山东省2010年高考录取率达到79.72%;湖南省攀升至81%左右;黑龙江甚至突破了90%。

高考录取率近年来持续攀升,而学龄人口却在逐渐减少,“这意味着很多高校未来不仅不能扩招,甚至还要减招。”教育界专家表示,这一趋势虽致中国各类院校深陷困局,但对高等教育而言,却是转变发展模式、从外延式发展转到内涵式建设的良好机遇。“高校生存发展,也将从一味扩大规模转到注重教育质量上来,否则将会有一些高校面临生存危机。”

高校恶性竞争抢生源引担忧

生源逐年下滑,而高校录取率攀升,招生供求关系失衡直接导致激烈的“生源争夺战”。加上港澳台高校和海外高校也投入其中,致使生源竞争又“再生枝节”。

多数高校则迅速把关注点投射到各种可以吸引生源的录取政策上。自主招生无疑成为院校间争夺生源的主要“战略阵地”。今年,“北约”、“华约”和“理工系”等自主招生三大联盟实行错峰笔试,导致同时获得多所名校加分的考生大幅增加。某些大学甚至为揽生源,私下搜求加分名单,想方设法“策反”此类考生,引发教育界对“恶性竞争”的担忧。

此外,承诺高额奖学金则是名校争夺尖子生的另一法宝。2011年,清华大学的新生奖学金最高可达8万元。北大则提出不再单以高考成绩论英雄,而是通过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发放,最高奖学金为5万元。此外,复旦大学今年的新生奖学金最高也是5万元,厦门大学对各地区前10名的考生除免交4年学费外,一次性给予2万元。

对酣战之中的中国高校,学者也多有劝诫:只靠录取政策来抢生源还属“低级阶段”,只有靠教育质量、教育回报来“抢”好学生,才是真正的生源竞争。

“生源危机”倒逼高校教育改革

有评论指出,假如认为高校的生存危机仅仅是来自生源,恐怕同样有些低估了形势。事实上,生源锐减顶多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的生存危机罢了,而这一危机,即便实在生源充足的当下,其实也已经显现出来。高考考生的弃考现象,正说明,即便不缺生源,假如高校本身的性价比不高,不受认同的话,也同样会被适龄生源用脚投票。

所以,高校生存危机的破解之道不在于争夺生源,而在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从而实现高校在促进中国教育改革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高考生源减少,对扩大教育公平来说,是个契机。借此机遇,大城市或将顺势增加对中西部和不发达地区的招生投放,进而助推缩减各地招生指标差距,促进高考公平。


随着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资源的接轨,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取向也日益迫切。从这一角度,部分舆论指出,生源危机或为加强这一趋势的良机:中国可借鉴部分国家通过吸引海外留学生弥补本国生源不足的做法,解决高校现有问题,同时还可有力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发展。此外,生源危机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良机。

“计划录取制度之下的‘抢生源’,是难以引导高校把功夫下在教育质量、教育服务的竞争上的。”媒体评论称,中国高校多用比拼录取优惠政策的方式抢生源,只会拉大学校间的不平等,并非良性竞争。而真正有益于高校应对生源危机的有效举措,则须高校打破计划录取制度,赋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权,让学校和学生在升学录取和接受教育过程中能有充分的双向选择。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肖媛媛 )

 

  法定投诉举报热线
  消费者投诉热线 12315
  价格投诉热线 12358
  质量投诉 12365
  环保投诉 12369
  税务投诉 12366
  公共卫生监督 12320
  市长热线 12366
  法律援助 12351
  妇女维权 12338
  民工维权 12333

  更多国家法定热线 >>>

 

名牌街

资 讯 交 流

性别: (不能超过250个字)  
内容:
发布指南 | 站点导航 |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留言投诉合作加盟登DM广告广告发布
省份: 北京 天津 上海 港澳台 河北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延边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山西省 湖南省 河南省 广东省 湖北省 广西区 海南省 四川省 重庆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区 新疆区

Copyright 2008-2030 凡中科技版权所有 (郑重提醒:交易请注意证件齐全,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举报投诉邮箱: 2201066608@qq.com

网站域名: www.mp67.com mp67备案/许可证: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桂ICP备11002991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