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夹
 
 你现在的位置:  | 南宁民生信息 >> 生活民生事 >> 正文

卫生部:内地尚未发现"超级细菌"感染病例

民生信息网 www.mp67.com 关注民生.服务民生 发布时间:2010-08-19  [作者:热心网友]

新京报8月19日报道 昨日,一场有关“超级细菌”的研讨会在卫生部举行。一名与会专家对本报表示,“超级细菌”是一种感染,并不是传染病,公众无需恐慌。我国内地目前也未发现“超级细菌”感染病例。

昨日的研讨会由官员和20多名专家参加,对“超级细菌”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经过简单修改后,将正式上报卫生部。

“超级细菌”不是传染病

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8月11日刊登的一篇论文称,研究者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细菌”,它几乎可以抵御所有抗生素。目前,这种“超级细菌”已经从南亚传入英国,并很可能向全球蔓延。

在经历了非典和甲流后,多地报道称公众开始担心,是否又出现了一种暂时无药可治的传染病?

对此,昨日,刚参加完研讨会的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系主任徐小元说,“‘超级细菌’和甲流、非典不一样,不是传染病而是感染。”徐小元说,感染和传染病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比如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可能会被感染,但并不会在常人间传染,大家不必恐慌。

徐小元还担任卫生部甲流临床专家组副组长,非典、人禽流感临床专家工作组成员。他表示,目前,中国内地并未发现“超级细菌”感染病例。对于内地何时会出现“超级细菌”,他并未正面回答,只是强调“超级细菌”并非传染病,而是一种感染,公众无需恐慌。

“超级细菌”并非无药可医

昨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向本报证实,在我国,香港曾有人感染“超级细菌”,但已治愈。

人民网报道显示,香港卫生署近日宣布,英美等国近期相继发现的新型“超级细菌”NDM-1,早于去年10月已经被发现存在于香港一名男病人的尿液样本中。

据媒体报道,香港病例早已治愈出院。瑞典的两例感染者经过综合治疗,也已经治愈出院,感染“超级细菌”并非无药可医。

徐小元还认为,“超级细菌”这一名字并不准确,而且容易被人误解,称为“多重耐药菌”或者“多重肠杆菌属的耐药菌”更为准确。

对于“超级细菌”的产生,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是抗生素的滥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

“抗生素的滥用,医生有责任,但是,有的时候也是病人自己愿意使用抗生素。”他提醒公众,抗生素药应该规范使用,而不能滥用。

新闻背景

细菌耐药性是个老话题

昨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接受央视采访时称,这次的“超级细菌”其实是一种酶,2008年以后已经被发现了,比甲流病毒的发现还要早一年。它的耐药性虽强,但是致病力并不强,死亡病例不多。

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细菌耐药性是一个老话题,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像几年前出现过的多重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没有引起全球危害。他认为,这种基因只是增加了治疗难度,但不会出现像非典、甲型H1N1流感这样直接攻击人类的新型病毒。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者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

专家建议

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建立细菌持续监测系统

“要严格管理抗生素使用”

《柳叶刀》中有关“超级细菌”的文章称,这种细菌其实是一种被称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的基因,简称为NDM-1。这种基因与细菌结合,能使绝大多数抗生素失去效力。而且多国报告了病例,并且有病例死亡。

中国内地虽然还未发现“超级细菌”病例,但是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起勇昨日认为,在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我国还应对某些细菌建立起持续性的监测。

刘起勇认为,“超级细菌”具有“多重抗性和高抗性”。而这意味着,很多抗生素对“超级细菌”发挥不了作用。“出现多抗和高抗的问题,就是因为滥用抗生素造成的。”他认为,我国应及时采取综合性的策略。

一是政府应进行导向性的措施,比如要求医生开处方时,没有必要用抗生素就不要用,如果必须要用,就必须提出临床的指标,在用的过程中,尽量留有余地。

另外,药品销售要严格把关。药店卖抗生素必须看处方。


同时,刘起勇提醒要重视兽药的使用,比如牲畜得病也在使用抗生素,也应该按规使用。“好多细菌是人畜共患的,比如结核病。好多动物也可以感染结核和携带病菌。”

最后,刘起勇说,加强监测,统一规划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了细菌监测,但是从总体来讲,还不是很系统全面,持续性也不是太好。

他认为,建立对抗生素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网络,有助于科学的有意识的对其耐药性进行追踪。“如果有细菌发生了耐药性,我们能不能有意识地对某种抗生素先暂停使用?这样过一段时间,细菌对这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就会恢复。”刘起勇说。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吴鹏)

 

  法定投诉举报热线
  消费者投诉热线 12315
  价格投诉热线 12358
  质量投诉 12365
  环保投诉 12369
  税务投诉 12366
  公共卫生监督 12320
  市长热线 12366
  法律援助 12351
  妇女维权 12338
  民工维权 12333

  更多国家法定热线 >>>

 

名牌街

资 讯 交 流

性别: (不能超过250个字)  
内容:
发布指南 | 站点导航 |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留言投诉合作加盟登DM广告广告发布
省份: 北京 天津 上海 港澳台 河北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延边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山西省 湖南省 河南省 广东省 湖北省 广西区 海南省 四川省 重庆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区 新疆区

Copyright 2008-2030 凡中科技版权所有 (郑重提醒:交易请注意证件齐全,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举报投诉邮箱: 2201066608@qq.com

网站域名: www.mp67.com mp67备案/许可证: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桂ICP备11002991号-9